大象保险杨喆:保险电商只是中间态,保险大数据服务平台才是发展目标
推荐文章
随着大众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,中国保险行业的保费规模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。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:2016年,产险、寿险、健康险和意外险的保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.12%、31.72%、67.71%以及17.99%,2016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959.11亿元。
保险行业从底层数据、风险定价到销售渠道,都有信息化改造的空间。2016年11月华兴资本发布的报告显示,保险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仅为5%。预计到2020年,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到1.75万亿,较2015年有4-17倍的增长。
本次介绍的大象保险即是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。
大象保险CEO杨喆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,大象保险创办于2015年,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在保险行业创业有三方面的原因:一方面是因为保险行业有庞大存量市场和稳定的增长趋势,另一方面是保险行业的IT系统越来越成熟,能够跟外部云进行对接,另外是第三方支付和移动电商平台的发展,让消费者在移动端购买虚拟商品的习惯逐渐养成。
大象保险APP中提供投保建议、保险网购等功能,APP注册用户量约100万,2016年实现保费1000万,推出了包含健康险、少儿险、意外险、旅行签证险以及财产险的100余种产品。
大象保险APP界面
与市场上其他定位保险特卖、创新性保险或者保险企业服务的互联网保险平台略有不同,大象保险的定位是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保险顾问服务平台,通过大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保险和延伸金融服务,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以高净值家庭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服务平台。
杨喆表示,保险电商仅仅是发展过程中的中间态,比起保费规模、险种创新等,大象保险更在意用户数据的搜集和分析。
当前保险行业的基础数据是非线上、静态的,而大象保险要做的是搭建一个在线、动态、不断更新、多维度的数据平台。
要达成这个大数据服务平台的目标,需要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。
据介绍,大象保险的数据包括以下来源:
-
大象保险自身平台,包括APP、小程序、营销体系等,平台上记录的用户行为数据、亲属关联关系数据等;
-
与保险公司合作,为保险公司提供投保、核保的用户数据筛查,搭建精准营销底层平台等服务,共享数据,目前大象保险已经与超过30家保险公司完成系统对接;
-
将保险能力开放给垂直平台,为有保险服务需求的场景提供保险经纪服务,获取用户数据
-
通过为行业组织、NGO提供技术服务,积累数据
-
与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合作,如征信机构、风控技术公司等
大象保险从四个维度积累用户数据:① 用户基础数据,如身高、年龄、性别等;② 用户关系数据,如通讯好友、亲戚好友等;③ 互联网行为数据;④ 其他跟金融产品相关的基础数据,如征信数据等。
杨喆表示,跟所有大数据相关的业务类似,保险数据服务的竞争也是具有马太效应,大象保险经过近两年的积累,具有先发优势。
据介绍,大象保险目前有超过80人的团队,其中50%为研发人员,还有一个8人的保险专家团队。创始人杨喆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学位,曾任职于中国移动、阿里云、华为等公司,CTO陈龙曾担任支付宝无线的核心架构师。
大象保险在2015年10月获得世纪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2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,在2016年中旬获得天津天士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数千万美元的Pre-A轮融资。
互联网保险赛道,36氪还曾报道过保险特卖平台小雨伞、大特保等,还有向日葵保险网、众安保险等综合性互联网保险平台,定位创新保险的平台有保准牛、悟空保、运动保等,另外还有保险极客等B2B2C的企业团险平台。
与大象保险类似,定位于保险底层数据服务,提供保险以及外延金融产品顾问服务的项目,36氪还报道过灵智优诺。